上周包头神华煤制烯烃项目打通工艺全流程并且投料试车一次成功的消息迅速在国内聚烯烃市场蔓延开来,煤制烯烃这一沉寂已久的话题再度成为市场的亮点及大家关注的焦点。不可否认,该项目的成功启动及投产标志着我国率先掌握了煤制烯烃工业化关键技术,对于我国石油化工原料替代、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但与此同时,一丝担忧不由得涌上心头,小编不禁想到了早在09年便要计划投产的大唐国际项目。作为我国第一个煤制烯烃项目,大唐国际早于2009年8月便对其年产46万吨的PP装置进行试车,并且取得了成功,但其煤制烯烃部分却搁置至今,导致整体项目未能如期投产。
应当说,这一先进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较大的技术瓶颈,且不论此次神化集团项目投产是否能最终成功,就煤制烯烃技术而言,小编认为离开其处于成熟发展阶段亦或是在中国聚烯烃市场大行其道似乎还有一段距离。但长远来看,这一技术的发展潜力究竟为何,小编不妨在此浅析一番,仅供参考。
成本分析:
以规模100万吨/年乙烯工厂为例,如果用石脑油作为裂解原料,每年需要石脑油至少300万吨,而年产300万吨石脑油就需要有1000万吨/年的原油加工能力。如果以煤炭为原料,一个100万吨/年规模的乙烯工厂,每年所需的煤炭量为1000万吨。就我国煤炭和石油的储量对比关系来看,用煤炭为原料替代石油发展化工,能够满足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原料需求,在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据UOP公司公开发表的文献介绍,当原料甲醇价格控制在180-200美元/吨时,采用MTO工艺制取的乙烯和丙烯成本与40-44美元/桶原油价格条件下石脑油裂解制烯烃的成本相当。以神华煤制烯烃项目为例: 5.5吨煤可以生产1吨聚烯烃产品,在煤矿坑口附近建设煤制烯烃工厂,1吨煤的价格可以控制在500元以内,而目前国内聚烯烃产品的市场价格在1万元/吨上下,按保守价格7000元/吨计算,发展煤制烯烃项目可以实现较大增值。
与此同时,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发现通过裂解石脑油生产的聚烯烃成本,其对于原料成本的敏感度要小于煤制烯烃,也就是说一旦原料价格上涨(煤或是石脑油),煤制烯烃的生产成本上升速度要明显快于石脑油裂解。
技术瓶颈:
1、传统的乙烯、丙烯单体的制取路线主要是通过石脑油裂解生产,其缺点是过分依赖石油。2008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经济大衰退,导致石油及石化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虽然2009年上半年,价格所有反弹,但部分国家正积极研究电、天然气等新能源,试图摆脱或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替代由石油生产烯烃的“煤基甲醇制烯烃”产业,刚刚兴起也受到了质疑,其经济性因为相对性存在波动。
2、煤制烯烃投资大,融资难度大。
3、原材料及能耗大,水耗高,污染重,三废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要求严,新兴行业的扶持和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管理可能形成矛盾。
4、煤化工产业一般都将依矿而建,一般都远离市场,交通运输成本较高。
5、煤制烯烃属新型产业,几乎无现成经验可借鉴,稳定运转需经较高的技术检验。
6、传统的石化链在我国属于不完全竞争态势,从原材料的把握、销售渠道以及物流资源等方面,两大石化独占鳌头,新兴的煤化工企业大多以民营为主,政策优惠及市场竞争力难以与国营生产工厂媲美。
技术方面,有关专家指出,目前我国SAPO分子筛催化剂尚不够成熟。在烯烃回收分离方面,虽与传统的石脑油裂解制烯烃工艺中的裂解气分离单元相似,但煤制烯烃产物中含有微量含氧化合物,对烯烃分离系统有影响,在实践时还有待研究。
任何事物的孕育而生都有其不可避免的两面性存在,因此对于中国聚烯烃市场而言,究竟煤制烯烃这一先进技术利弊几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